Menu
作者: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
西柏坡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浪潮中,以其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,成为高校师生追寻精神根脉、锤炼思想品格的生动课堂。近年来,多所高校将思政课堂“搬”进这片革命圣地,通过现场教学、专题授课、实践教学等形式,让历史与现实交融、理论与行动共振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澎湃动力。
走进西柏坡纪念馆,一件件斑驳的文物、一段段珍贵的影像,无声诉说着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壮阔历程。高校师生在此重温入党誓词、聆听专题党课、开展主题研讨,以脚步丈量历史,用心灵感知精神。2025年3月,来自十余所高校的师生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庄严宣誓,通过亲手触摸电报机、作战地图等文物,深刻体悟“两个务必”的时代回响。正如河北某学院教师范老师所言:“只有将课堂搬到历史现场,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赓续传承。”
在这片红色热土上,教师队伍既是学习者,更是传承者。山西某大学组织思政教师开展“重走赶考路”专题培训班,在实地考察中深化理论认知;天津某大学教师尹老师创新“历史—现实”对照教学法,用西柏坡时期党的群众路线解析当代社会治理。高校通过建立师德培育机制、设立红色教研项目,推动教师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教学资源。正如参与培训的教师感慨:“站在西柏坡的土地上备课,更能理解何为‘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’。”
对于青年学子而言,西柏坡之行是一次思想的淬火锤炼。天津某大学学生李某在参观中央军委作战室后,将“一不发枪、二不发粮”的指挥智慧转化为攻克技术难题的方法论;王某从毛泽东旧居的简陋陈设中感悟节俭品德,发起校园“光盘打卡”行动。这些转变印证着红色教育的深层价值——当青年将革命精神内化为行动准则,便完成了从“知”到“行”的升华。如今,“西柏坡高校思政教育”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,激励着学子们以“赶考永远在路上”的自觉,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