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作者: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
西柏坡,这片太行山东麓的红色热土,见证了中国共产党“进京赶考”前的历史抉择,更以“两个务必”的铮铮誓言为新时代廉政教育树起精神丰碑。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地,西柏坡不仅承载着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的厚重记忆,更以西柏坡廉政教育培训为载体,将红色基因融入廉政建设的时代课题,为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提供精神滋养与实践指南。
西柏坡廉政教育馆现场教学
走进西柏坡廉政教育课堂,斑驳的土墙、泛黄的作战地图与鲜活的廉政案例交织碰撞,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警示在此共鸣。学员们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驻足凝思,从毛泽东“决不当李自成”的深刻警示中,体悟“思想防线失守即是政治生命终结”的铁律;在廉政教育展馆内,一张张泛黄的借粮账本、一件件打着补丁的军装,无声讲述着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纪律传统。西柏坡廉政教育培训的独特价值,在于用“沉浸式”体验打破时空壁垒——当党员干部亲手触摸当年中央军委作战室的煤油灯,对比今日个别腐败分子挥霍公帑的案例,心灵震撼中更觉“守住清廉”的重量。
这场跨越时空的廉政教育绝非简单的历史回溯,而是直指现实痛点的思想锻造。培训通过“情景还原+角色代入”的创新模式,让学员直面“糖衣炮弹”的考验:在模拟的围猎场景中,有人因“老乡送土特产”的温情陷阱动摇,有人为“工程项目分红”的利益诱惑纠结,而西柏坡“用黄豆计数军粮”的严谨作风、“露宿街头不扰民”的纪律自觉,恰如一剂醒脑良药,让干部在思想交锋中认清“贪欲如火,不遏必自焚”的真理。更深刻的是,课程将“赶考精神”与新时代挑战紧密衔接,从“大数据反腐”的技术赋能到“家风建设”的伦理根基,从“圈子文化”的破除到“亲清政商关系”的构建,引导学员在西柏坡的红色土壤中寻找破题之道。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心得中写道:“看着展览柜里周恩来总理补了又补的衬衫,再想想自己曾因攀比心理产生的失衡感,羞愧之余更知‘淡泊明志’绝非空谈。”
历史的镜鉴永远映照现实。当个别干部在物欲横流中迷失方向,西柏坡廉政教育用“六条规定”的质朴初心作出回答;当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侵蚀党风政风,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的廉政宣誓重新点燃信仰之火。
今天的西柏坡,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,化作一座精神熔炉——在这里,廉政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,而是通过“走一段挑粮小道、算一笔民心政治账、写一封廉政家书”的实践,让党员干部在汗水中感知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”的永恒定律。正如当年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时,毛泽东将执政之路喻为“赶考”,新时代的廉政建设同样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考试。唯有以西柏坡廉政教育培训为起点,常怀“如履薄冰”的警觉,永葆“人民至上”的初心,方能在物欲浪潮中站稳脚跟,让西柏坡的清廉之火照亮民族复兴的“赶考”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