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作者: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
“赶考精神”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中淬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。1949年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“进京赶考”的执政命题,强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西柏坡作为赶考精神的发源地,西柏坡干部培训通过沉浸式历史场景再现、革命传统教育等特色课程,为新时代干部补足精神之钙。当前背景下,面对共同富裕、改革攻坚、风险防范、政治忠诚“四大考题”,传承赶考精神成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抓手,亟需通过创新干部培训机制,将精神内核转化为实践动能。
以忧患意识校准干部思想坐标。当前干部培训存在内容脱节、实践不足、评估虚化等问题,部分干部将培训视为“镀金跳板”,红色基因传承出现断层。破解这一困境,需以赶考精神为引领,构建“沉浸式+实战化”培养体系。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,让干部身临其境感悟历史抉择;借助扶贫攻坚情景模拟、风险研判沙盘推演等课程,锻造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能力,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能力转化。
用创新机制激活赶考动能。建立“理论+实践+民意”三维考评模型,将民生项目解决成效、群众匿名评议等指标权重提升至70%,倒逼干部从“考场应试”转向“一线答题”。同步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培训升级,构建VR党史考场还原历史场景,通过干部数字画像动态追踪服务效能提升曲线,精准识别能力短板。对考核末位10%实施“回炉补训”,形成“培训-实战-评估-改进”闭环。
以制度保障筑牢精神传承根基。建议将赶考精神纳入《干部教育培训条例》修订内容,建立三级红色教育资源联动机制,推行“导师制+学分制”培养模式,要求干部五年内完成120学分专项学习。通过制度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结合,让赶考精神内化为干部的价值自觉。
新时代的“赶考”永远在路上。唯有将居安思危、人民至上、自我革命的精神基因融入干部培养全过程,方能锻造出善谋实干的“硬核”队伍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。这既是历史经验的当代回响,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