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作者:培训基地吕老师
白洋淀干部培训基地
太行山脉的苍松掩映着西柏坡的土坯房,白洋淀的芦苇荡中传来悠远的船歌,正定古城墙砖上的苔藓诉说着千年沧桑。一场跨越时空的干部培训融合之旅,将革命圣地的历史记忆、改革开放的实践智慧和新时代的创新探索熔铸成锤炼干部的"精神熔炉",在燕赵大地上书写着红色基因传承的崭新篇章。
西柏坡:红色教育基地里的精神寻根 作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,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土坯房内,干部们驻足于泛黄的会议记录前。1949年春天,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全党发出"两个务必"的警示,犹如穿越时空的钟声,叩击着新时代干部的心扉。现场教学中,学员们通过电报稿模拟"三大战役"决策过程,在沙盘推演中感悟"运筹帷幄决胜千里"的战略智慧。某市组织部干部在研讨会上坦言:"站在当年党中央制定建国方略的土屋里,我们更深刻理解了'两个务必'的现实意义——越是发展关键期,越需保持清醒头脑与实干作风。"
正定: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治理智慧 在正定干部培训教育基地,学员们穿梭于塔元庄的田间地头,亲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"白天看现场,晚上听汇报"的工作节奏。1983年制定的"人才九条"政策文件在展览馆内静静陈列,县委党校教师结合乡村振兴案例剖析:"总书记提出的'半城郊型'经济模式,正是基层治理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金钥匙。"学员们围绕土地流转、集体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,将历史经验与现代难题进行深度对话,在互动教学中触摸改革脉搏。
白洋淀:生态文明课堂中的创新突围 白洋淀畔的新时代干部实训基地,将生态治理与科技创新转化为生动的培训场景。干部们乘木船考察湿地修复工程,在新能源监测平台前见证"智慧治水"的实践成果。雄安新区规划展示馆内,三维影像呈现的"城水共生"蓝图令人震撼。一位环保部门学员在心得报告中写道:"从雁翎队抗日烽火到雄安新区绿色崛起,白洋淀始终是创新突围的见证者。这里教会我们:生态保护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"培训团还深入"一枚印章管审批"的雄安政务服务中心,在流程再造中探寻治理现代化的密码。
这场融合之旅,既是一次精神寻根之旅,更是一场实践创新之旅。当干部们在红色教育基地重温"敢教日月换新天"的豪情,在改革现场触摸发展脉络,在创新前沿感知时代脉搏,红色基因便与使命担当产生了强烈共鸣。这种将历史经验、现实挑战与未来愿景贯通的干部培训模式,正在锻造出一支既能传承精神血脉、又能开拓发展新局的干部队伍,为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。正如一位学员在培训总结中所言:"从西柏坡的土屋到雄安的玻璃幕墙,变的是时代课题,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。"